网站地图

卫生间漏水找物业要钱?

2025-06-24 10:59 阅读数 1192 #找物业要钱

在日常生活中,卫生间漏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很多业主都会有疑问:卫生间漏水找物业要钱吗?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房屋还在质保期内

如果房子还在开发商承诺的质保期内,卫生间出现漏水情况,这一般属于房屋质量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开发商有责任对房屋质量问题进行维修,业主应及时向物业反映情况,物业会联系开发商,由开发商安排人员来进行维修,维修费用是由开发商承担的,业主无需支付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业主找物业反映问题,不需要向物业支付维修费用。

卫生间漏水找物业要钱?

过了质保期且属于公共区域问题

如果房屋已经过了质保期,但是卫生间漏水是由于公共区域的管道等问题导致的,比如主下水管道破裂等,这种情况下,物业有责任进行维修,因为公共区域的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是物业的职责范围,物业会使用公共维修基金来支付维修费用,业主也不需要向物业支付维修费用。

过了质保期且属于业主专有部分问题

要是卫生间漏水是因为业主自家装修、使用不当或者业主专有部分的设施老化损坏等原因造成的,比如业主自行改动卫生间管道导致漏水、自家马桶等洁具损坏漏水等,这种情况下,物业没有义务免费维修,不过物业可以提供维修服务,但维修费用通常需要业主自行承担,业主可以和物业协商维修价格,让物业安排人员来维修,此时是要给物业支付维修费用的。

卫生间漏水找物业是否需要付钱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具体的漏水原因、房屋是否在质保期等情况来确定,业主遇到卫生间漏水问题时,应及时与物业沟通,明确责任归属,以便妥善解决问题。

评论列表
  •   孤不可无你  发布于 2025-06-24 12:10:54
    面对卫生间漏水问题,找物业维修却遭遇费用分摊的争议确实令人头疼,作为业主而言,家的安全与舒适是基本权益之一;而物业公司则需平衡维护成本与服务责任的关系,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房屋共用部位、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保属于物业服务范畴内的事项应由物管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除非另有约定),因此当出现类似情况时建议先查阅合同条款再行沟通协商或向相关部门投诉以保障双方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捧一罐野樱  发布于 2025-06-24 17:11:21
    卫生间滴水不休的抱怨,竟成了向物业索要维修费的敲门砖?这真像是一场无形的雨中求援戏码啊!
  •   风雪漫天  发布于 2025-06-25 18:27:19
    卫生间滴水不休的抱怨声,物业成了那无奈接盘的‘钱包守护者’,但请记得:和谐共处需双方理解与分担。
  •   尿尿逆流成河  发布于 2025-06-27 01:23:10
    卫生间漏水找物业要钱,这种做法实属不当,物业公司负责的是公共设施的维护与修缮工作而非个人财产损失赔偿;若因房屋质量问题导致漏水则应由开发商或建设单位承担责任并支付相关费用才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原则体现无遗
  •   离恨悠悠  发布于 2025-06-28 18:26:27
    卫生间漏水问题找物业解决,却需额外付费?这显然是责任界定不清的体现,作为物业管理方本应维护公共设施完好性。
  •   炊烟醉清风  发布于 2025-06-29 15:05:44
    卫生间漏水找物业要钱?这种做法实属不当,作为业主,应先自行检查并采取初步措施防止损失扩大;若确系公共设施问题导致漏水且非人为破坏时再向物业公司报修并提出合理诉求更为妥当和公平的解决方式才对双方都更有利可言!
  •   流年染  发布于 2025-07-03 16:19:21
    🚫 卫生间漏水找物业要钱?这逻辑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作为业主,遇到问题首先应联系物业公司进行维修,他们有责任维护公共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作哦~ 如果因年久失修或设计缺陷导致的问题确实需要费用解决时也应合理分摊而非单方面让住户承担呢❌ 建议双方友好协商、共同分担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之道嘛😊
  •   无言  发布于 2025-07-04 00:29:51
    卫生间漏水,别急着埋怨物业是‘要钱先生’,先携手合作找出问题根源的'小水滴侦探团’吧!
  •   安之她梦  发布于 2025-07-04 01:37:54
    🚪 卫生间漏水,找物业维修却要自掏腰包?这合理吗?!作为业主的您有权享受公共设施维护服务哦!建议先了解清楚物业服务范围和费用分担规则~💰#物业管理 #维权指南
  •   自认与酒同醉  发布于 2025-07-05 13:27:03
    面对卫生间漏水问题,向物业寻求帮助时是否应支付费用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若因公共设施老化或管理不善导致漏水且非业主人为损坏的范畴内,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公司有责任进行维修并承担相关费用;但如属个人原因(例如装修不当)引起的渗漏则可能涉及额外支出由业自主担部分甚至全部修复成本,物权法、物业服务合同、地方性法规等是判断依据所在故建议先了解自身权利义务再行决策确保合理分担风险与开支同时促进和谐邻里关系建立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提升居住品质感享受更安心生活环境